【喜报】讲好中医药故事,弘扬中医药文化——中医科来祯征文获奖

发布时间:2022-11-30


为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近期,上海市中医药管理局开展“我的中医药十年”主题征文活动,仁济医院嘉定分院(嘉定区中心医院)中医科医师来祯的征文《讲好中医药故事,弘扬中医药文化》荣获征文活动区级组三等奖。




文章从10年来国家中医药政策举措,医院的基层服务,中西结合以及抗击疫情流感等四个方面,展现医院在建设中医药服务体系上不断守正创新、传承发展,提升人民群众对中医药的获得感、满意度。

讲好中医药故事,弘扬中医药文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党中央、国务院把中医药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近年来,中医药守正创新、传承发展,优质高效中医药服务体系正在加快建设,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显著提升,让群众看中医更方便、用中药更放心。特别是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让我们再次见证了中医药的作用。

过去10年,是中医药政策举措日渐完善的十年。国家出台了服务体系建设、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中药管理和发展、医保支持等一系列的政策文件。既有党和国家事业全局高度的战略安排,又有法律层面的规范要求,更有可操作、可落地的细化举措,形成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较为成熟的政策体系,着力促进了新时代中医药的传承创新发展,使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走出去的步伐更加坚实。

过去10年,是中医药有效面向基层服务的十年。中医药以简、便、验、廉等特点,因时、因地、因人有效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健康。医院广泛开展各项中医药服务技术,建设了区中医药重点专科《中医痹病学》、嘉定区喻淑珍名老中医工作室,满足患者不同的健康需求,尤其针对常见病、慢性病,科室制定了包括项痹、面痹、心痹等多种疾病的中医药健康管理方案。同时,连续举办了两届上海市中医药继续教育学习班,以中西医多学科协同诊疗模式,共同探讨老年慢性骨骼肌肉疼痛中西医诊疗技术,提高基层医务工作技术。科室积极响应区卫健委中医药师带徒的政策,一对一带教社区基层医生临床学习,充分发挥中医药服务在家庭医生签约中的作用,开展对社区居民的全生命周期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针对辖区老年人、儿童等重点人群的一些健康需求,根据中医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的特点,制定了不同人群的中医特色签约服务包。同时,还把中药饮片、针灸、中医外治法等中医适宜技术应用到上门服务中。目前,中医药服务已经覆盖到社区疾病从预防、保健、诊疗再到康复、养老、疗护的全过程。




过去10年,是中西医结合协同发展的十年。医院积极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推动中西医协同发展的意见》,大力开展科室间和兄弟医院间中西医协作。将中西医结合工作成效纳入医院等级评审与绩效考核,对医院临床医师开展中医药专业知识轮训,使其具备本科室专业领域的常规中医药诊疗能力。如与心血管内科联合开展临床课题研究,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同时,搭建中西医结合的科研平台,开展重大疑难疾病、传染病、慢性病等中西医联合攻关,并逐步建立中西医结合临床疗效评价标准,遴选形成优势病种目录。

过去10年,是中医药抗击疫情流感实践的十年。近年来,中医药抗击疫情结合现代医学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中医药与现代科技结合为世界消除疟疾贡献力量。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在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取灵感,发现了青蒿素,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惠及全球数亿人。中医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医药三药三方,有效阻断疫情扩散和蔓延;中药进方舱治轻症,病人零转重、医护零感染;重症患者中西医结合救治,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恢复期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减少并发症发生。中医药在防治流感中起到了关键作用。连花清瘟就是以流感的发病特点和规律为基础,汲取汉、明、清三朝治疗温病和瘟疫著名方剂用药精华而形成的,是两千年来中医药防治流感的集萃。

在推进医院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中医科将坚持特色发展、内涵发展、转型发展、融合发展的总体思路,不断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不断拓展中医药服务功能,不断健全中西医协同机制,更好满足广大患者“方便看中医、放心吃中药、看上好中医”的健康需求,使中医药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便利性得到明显增强,使中医药在深化医改中放大惠民效果,使人民群众对中医药的获得感、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作者介绍



来祯,嘉定区中心医院中医科医师,医学硕士,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专业。为上海市针灸学会会员,师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科梁艳主任,长期跟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陆氏针灸”第三代传人高正教授,学习传承“陆氏针灸”治病特色。

中医药的获得感、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