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润物无声——“最美嘉定医生”之栾加敏

发布时间:2014-04-24 10:0

    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一位医生,她从事妇产科工作30余年,无论是专业水准、临床经验还是她的敬业精神在嘉定都可算是数一数二,在本可以坦然接受荣誉、鲜花、锦旗的时候,她却毅然决然选择远赴大洋彼岸的非洲——摩洛哥,并且是条件最艰苦的拉西地亚省做了一名普通的援外医生,开始了一段艰苦而又光荣的荒漠行医路。她,就是嘉定中心医院妇产科医生栾加敏。

    刚到那里时,放眼望去外面是一望无际的戈壁沙漠,里面是陈旧简陋的工作环境。要完成一台手术,甚至没有一把像样的器械,仅有的止血钳却连肌肉组织都夹不起来。就在这样的医疗条件下,栾加敏带领着当地妇产科医生,把一个个不可能变成了可能,把一个个挣扎在生死边缘的病人拽了回来。

    在一次沙漠巡诊中,一位母亲抱着仅仅6个月的孩子找到了医疗队,送来时孩子的啼哭声都几乎听不见,并出现大量血便,脉搏十分微弱,必须立即手术!然而,当地的医疗条件实在差了,连医生也只有一名外科医生和一名麻醉师,根本不具备做手术的条件,可如果再耽误,恐怕孩子性命难保,所有人的神经都紧绷着。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栾加敏果断决定充当“洗手护士”,并且指挥大家把两个办公桌拼在一起,当作手术台;一个电灯泡加上一把手电筒,就是“无影灯”了。手术顺利进行,孩子成功得救了!已经流干了眼泪的母亲此时紧紧握着栾加敏的手,用并不熟练的中文说道,“中国医生,好!”

    有一个日子,是栾加敏终身难忘的。这一天,去到一个很远的地区巡诊,坐了五个多小时的车,又马不停蹄地进行了整整12个小时的手术,回到医院时,她已经筋疲力尽。抬头望着满天的星斗,一向坚强乐观的她,眼睛竟然湿润了。没有人知道,就这此时,远在上海的女儿刚刚做了手术正躺在病床上。忙了一天的栾加敏,现在才有时间拿出手机,给家里打了个电话。

    “女儿的手术怎么样?” 

    “打了麻药还在睡着,你放心吧。”

    电话那边的丈夫没有一句埋怨,还不忘叮嘱她保重身体,别惦记家里。栾加敏拿着手机,哽咽了。作为一个母亲,女儿手术不能陪在身边,让她更加难过的是,作为一个妇产科医生,她让无数孕妇安全生产,却没能保护好自己的女儿……想到这,憋了很久的眼泪夺眶而出。

    总会有人问栾加敏,两年的援摩生活,经历了那么多的惊心动魄,带给你最大的触动是什么?她却总是淡淡的说,“做妇产科,没有什么惊天动地,能看到大人、孩子都平安,苦点累点都值得,无声无息才最真。”是啊,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栾医生总是说的很少,做的很多。工作日,她忙碌在病房诊室,观察病情,解答疑问,并且不遗余力的做好青年医生的传、帮、带;难得的休息天,她也从不放松,查文献、找资料,为提高孕产妇救治率,她积极探索多科协作,攻克了一例又一例急危重症病例。

    常有人说“妇产科最开心,总是在迎接新生命的降生,多幸福啊!”然而,又有多少人知道在这幸福的背后,妇产科医生付出了太多太多。随着外来人口不断导入,外来孕产妇急剧增加,面对一年16万人次的门急诊量,栾加敏从来没有抱怨过,只是默默的呵护着每一位准妈妈,用高超的医术挽救着那些命悬一线的母子。

    2012年8月的一天,28岁的产妇黄萍剖腹产下一名女婴。正当全家人沉浸在喜得千金的幸福中时,产妇突然阴道大量出血,继而出现休克症状。“羊水栓塞!”栾加敏果断地做出了诊断,“抢救预案”立即启动。产妇病情持续恶化,凝血时间越来越长,血小板越来越少,血红蛋白越来越低,为止住大出血,栾加敏当机立断准备实施子宫切除手术。然而,手术却并不顺利,由于产妇曾有卵巢手术史,子宫壁和直肠分离面持续出血。最后,栾加敏运用多年行医的经验,决定用大量纱布填塞腹腔,才最终止住了出血。术后第二天,产妇又出现了肺部感染,盆腔积液等症状,生命危在旦夕。看着这个刚刚做母亲的年轻而又脆弱的生命,看着襁褓中嗷嗷待哺却无法享受母爱的宝宝,栾加敏心痛啊,整整半个月,她寸步不离黄萍身边,甚至亲自参与照顾护理,像一位母亲一样,给了她爱和坚强,并肩携手共同度过了难关。宝宝终于能在妈妈的怀里撒娇了,栾加敏紧锁的眉头也终于舒展开了。

    还有一次快下班时,急诊送来一位孕妇,血压高达210/170mmHg,全身抽搐,神志已经昏迷。面对又一个棘手的病例,栾加敏迅速诊断,立即投入抢救,直到凌晨一点钟,手术成功,母子平安,她这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发现自己竟然已经十几个小时连一口水都没有喝过。

    风雨三十载,情怀依旧,不改初衷。作为一名妇产科医生,栾加敏是优秀的;作为一名援外医生,她更是出色的。在三十年的行医路上,她用大爱塑造了一位医者的美好形象,谱写了一曲德技双馨的动人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