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赋能系列报道】孩子下肢疼痛,可能是血管炎!

发布时间:2025-08-11

当儿童突然出现急性肢体疼痛伴跛行,可能不是一次简单的跌倒或摔伤,而是血管炎的迹象。

 



一个月前,7岁男童双侧大腿内侧出现对称性疼痛,还伴有低热,在当地医院做了血管超声检查后,结果是“大动脉炎”。家长不放心,于是来到上海某专科医院进一步检查,结果诊断为“静脉炎”。虽然动脉和静脉都是血管,但属于两类血管,治疗方案也有很大差异。两次诊断,却给出不同结果,孩子到底是什么病?家长犯了难。

 

治疗一时不知从何下手,孩子大腿的疼痛却与日俱增,跛行也逐渐发展成行走困难,“孩子仅仅是肢体疼痛怎么会是血管炎?会不会只是单纯的关节炎?”带着是血管炎还是关节炎的疑问,家长在病友的推荐下十万火急找到了我院曹兰芳教授,希望能帮助孩子明确诊断,同时尽快开展治疗。

 



曹教授在详细询问了病史及查体后,排除了关节炎,怀疑股动脉炎可能性大,于是立即将患儿收进了病房。完善相关检查后发现,血管超声显示双侧下肢股浅动脉内膜向心性增厚,双侧股浅动脉重度狭窄,内径0.9mm,明确诊断双侧股浅动脉炎。

 

对症治疗,还需找出病因。检查提示患儿肺炎支原体抗体IgM 2.0S/CO增高、肺炎支原体抗体IgG 2489.6AU/ml明显增高,有肺炎支原体感染。

 

肺炎支原体的感染会引起血管炎?团队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后发现,肺炎支原体感染不仅可以引起血管炎症,甚至可以导致血栓形成,严重的可导致儿童脑梗、心梗。于是患儿接受了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及血管活性药和维生素等综合治疗。

 

4天,患儿双侧大腿内侧疼痛明显减轻,可行走一小段路。第7天,患儿大腿内侧基本无疼痛,可以正常行走,查体双下肢各血管处基本无压痛,复查血管超声也显示双下肢股浅动脉大动脉炎较前明显好转。目前已经出院随访。

 

大动脉炎是一种主要累及主动脉及其一级分支的慢性系统性血管炎,可导致血管壁增厚,血管狭窄、扩张,造成动脉瘤,动脉夹层及继发于缺血的器官功能障碍。该病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大血管炎,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发病高峰集中于10岁左右男女,属于罕见病。

 

曹兰芳主任指出,“回顾该患儿先出现双下肢疼痛,轻度跛行,伴一过性低热,症状非常不典型,后来疼痛加剧,跛行明显,往往很容易被误诊为双髋关节炎。因此,早期积极诊断和治疗尤其重要。临床遇到类似病例,首先可以通过详细的关节体格检查即可排除关节炎,同时不能忘记血管的检查。”

 

专家介绍

 

曹兰芳(仁济)

儿科主任医师 博士生导师 

从事儿科临床医疗、教学、科研工作50年,开创了仁济医院儿科变态反应专业、儿童风湿病专业,擅长儿童风湿病如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幼儿脊柱关节病,过敏性紫癜、皮肌炎等风湿病及过敏性哮喘、鼻炎、特应性皮炎的诊治和研究。

 

特需门诊时间:周一上午

特需门诊地点:嘉定区中心医院(城北路1号)

 

(来源:儿科)